1. 8366cc银河娱乐









      1. 【萧山花协微信平台】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看“浙江元素”闪耀“塞上江南”

        发布时间 :2017-09-19     来源:萧山花协微信平台     字体大小:    

        金秋时节,贺兰山下鲜花怒放,彩旗飘扬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9月1日在宁夏银川盛大开幕。本届花博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花儿绽放新丝路”为主题 ,按照“一主、五辅、六带动”整体布局,在主展区——中国花卉博览园内,31个省(区、市)、深圳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室内外展区精彩亮相 。

        浙江省的室外展园——“浙江园”位于主会场的花博园花博岛东侧,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建设单位为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设计与施工单位为8366cc银河娱乐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展现“丝绸”文化,品味“乡愁”情怀

        谈起丝绸之路 ,浙江人怀有浓浓的情意 ,因为这里是海 、陆丝绸之路交汇的重要节点,古老的丝绸让浙江打开国门通向世界 。历史变迁,丝路依存,“一带一路”让中国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轨迹不断前行。丝绸对于浙江来说,是一种特色、一种传承、一种回忆,更是一种乡愁。

        “浙江园以‘浙•乡•绸’为设计主题,采用传统浙江园林造景手法,以写意的自然山水,展现浙江独特的水网密布的地理地貌、小桥流水的江南韵味以及水乡的蚕、茶文化 ,诠释‘梦回江南、丝路通商’的概念,力求打造‘良渚源 、蚕茶乡、古韵风、新思路’的历史情境,巧妙植入园林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展示‘越溪浣纱 、陌上锦霞、古道寻遗 、烟气汀州、丝路新语’等现代浙江园林景观新风貌。”施工现场负责人方礼银将“浙江园”的设计理念娓娓道来。 

          

        入口一组大气的景墙组合先声夺人,灵感来源于浙江丝布发展中古染坊的形态与内涵。左侧的一堵长景墙 ,本身平淡无奇  ,但配上了那一组晾晒丝布艺术 ,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右侧的这面景墙则为传统古染的缩影,白色的景墙上,是汉仪小篆体的“浙乡绸”印章,红与白形成鲜明对比 ,此“绸”即彼“愁” ,展现“丝绸” ,品味“乡愁” ;正中的景墙采用筒瓦与钢结构的组合,形成一个大大的相框,将园中的自然山水收入框中 ,借景入画,随着四季变迁,这幅自然美景图也在不断变化中。 



        穿过入口 ,来到一处临水的木平台。站在木平台上,映入眼帘的是水驿、花舟 、码头……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 ,轻巧的小舟悠悠划起,穿越历史的尘烟,目光停驻在运河之畔,一幕幕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的繁华盛景清晰浮现 ,那是浙江向外通商的历史见证,是丝路繁荣的历史重现。古今对比,再现古运河的灿烂文化和厚重历史 ,呼应本届花博会“花儿绽放新丝路”的主题 。   

        “浙江元素”精彩纷呈,“五大景点”特色分明

        走在古旧的老石板汀步上,感受着岁月散发出的浓浓气息 ,穿过厚重的老石板桥,园中的景致一览无余。粉墙黛瓦、斑驳花窗 、小桥流水 、叠石飞瀑、古道悠悠、柳绿花红、丝布轻柔、绸庄依旧……一幅水墨江南的烟雨画卷 ,美了流年,醉了时间,独留古韵悠远。

        园内 ,目之所及 ,“浙江元素”随处可见,独具特色的五大景观节点 ,既体现浙江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浙江园林高超的造园技艺。

        越溪浣纱:蜿蜒的溪流与美丽的花境 ,演绎一出春秋战国时期西施浣纱的美丽传说。



        陌上锦霞:花岛与石桥相互掩映,绿树与小径相互交织 ,咏唱一曲名为 《陌上桑》的汉乐府 。 


        古道寻遗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描绘的是曾经无比辉煌的西域古道,沿着碎石和老磨盘铺就的蜿蜒小径,一起梦回丝绸之路 ,寻觅古道辉煌。  


        烟气汀州:“绚丽蚕娘舞,飞烟起岫(XIU四声)裳。春花裁水袖 ,秋月浣柔光。”汀州、码头、炊烟 、人家,再现旧日江南绸庄的古风意韵。 




        丝路新语:新时期的“浙江丝绸之路”要遵循《之江新语》的理论,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创新理念和技术 ,突出生态与环保

        今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浙江园是一幅如诗如画的园林美景,而背后,是造园者的辛苦付出。“我们真的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而且要面对南北条件的差异 ,如气候、水土、植物等 ,但最终,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通过不断创新理念和技术,营造出集生态环保与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园林画卷 。”方礼银如是说。

        1、花期调控 ,展现植物最美姿态

        花博会开放时间是9月份,为配合开园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开花特性及要求 ,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植物的最佳观赏效果。桂花是杭州市市花 ,是集绿化、美化 、香化于一体的优良园林树种,一般在仲秋时节绽放,“浙江园”的桂花全部精选自杭州画境种业有限公司,提前运送至银川之后 ,利用当地的低温环境诱使其完成花芽分化 ,在开园时营造了桂花满树 、满园飘香的氛围 。八仙花又名绣球,花大色美,是长江流域著名观赏植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就栽有八仙花。特别是八仙花‘无尽夏’具有多次开花的特点,项目人员通过修剪 、培育 ,促进其花芽的再次分化,使展园内的八仙花处于生长繁茂、花团锦簇的良好状态。此外,还结合公司“一种红枫快速成景方法”等专利,运用摘叶等形式促进槭树科植物萌发新叶,为九博会的开幕增添新的色彩。




        2、特色植物,提亮展园色彩

        “浙江园”中应用的植物品种达250余种,项目建设以“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以银川当地的乔灌木植物为主,形成植物景观框架 ,并结合浙江省室外展品报奖及江南园林特色的营造,增加了部分浙江地区珍稀树种、色叶植物及国外引种植物,极大地丰富了园内的植物品种,营造了更多的景观亮点,同时也为南方植物北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园内应用的黄金枸骨、花叶络石、金姬小蜡、金冠女贞 、金宝石冬青等色叶植物大大增亮了展园色彩,浙江楠、舟山新木姜子等浙江省珍稀树种的展示,则在丰富展园景观的同时,也推动了浙江植物文化的科普与交流 。 



        3、垂直绿化,丰富展园景观形式

        考虑到银川的干燥气候 ,垂直绿化墙植物的保湿成为难题。“浙江园”垂直绿化墙以无纺布为墙体材料,使用保湿性强的基质 ,优选植物种类 ,同时搭配滴灌系统,保证了绿化墙鲜花拥簇的景象  。展园内的垂直绿化墙设计简洁、曲线优美 ,与以钱塘江文化为主题的背景墙相互映衬 ,共同展现了新时期浙江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4、喷灌技术 ,为植物生长保驾护航

        相比于江南地区的温暖湿润 ,银川气候干旱,降水少 ,蒸发旺盛,除此以外还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如果灌溉技术跟不上 ,将严重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为此,“浙江园”设置了喷灌系统 ,采用地面滴灌与树冠喷灌相结合的方式 ,在植物根系供水、叶片保湿等方面下足功夫,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的成活及后期长势恢复,在实现节水、省工目的的同时 ,也为移交后的养护管理带来了便利 。

         

        5、透水铺装 ,展现海绵城市新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展园内采用碎石铺就的“茶马古道”,既能有限地补充地下水,又有一定的地表径流削减作用。另外 ,园内水池边设置植被缓冲带,通过植物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有效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截污净化功能。


        6 、细节控制 ,传承工匠精神

        细节决定成败,“浙江园”的建设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门口绸布的悬挂、园路石板的仿古做旧、庭院里油纸扇的精心布置、走道边蚕茧实物的展示、池水中三潭印月的合理选位等,无不体现了造园者的良苦用心。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为普及植物知识,“浙江园”特意在各类植物上悬挂标牌 ,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知更多植物信息 。 

        可以说,从一棵树的种植,到一块地砖的铺设 ,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园区后期的养护,“浙江园”处处充满了生态环保的理念。通过新理念 、新技术 、新材料的应用,描绘出了一幅科技与生态有机结合的园林景观新风貌 ,展现出浙江园林在造园艺术上的新成就。


        长效花境 ,谱写“丝路”新篇章

        当翠芦莉、八仙花 、鼠尾草、千鸟花、香彩雀 、美女樱、蜘蛛兰 、大花醉鱼草等花儿倾情绽放 ,当狼尾草 、九头狮子草 、斑叶芒 、细叶芒、花叶芦竹、金线石菖蒲等在风中摇曳生姿,不经意间,恍然跌入了江南春日的如画美景里,而这幅春日美景图的主角就是花境 。多达70余种的花境材料,营造出花团锦簇 、色彩缤纷、立面丰富、季相分明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现出植物的自然美 。 

        走在园区内,一组组花境在眼前绽放,不同的品种组合,营造出风格不一的景观效果。整个花境系列以“丝”为主题,通过《丝•源》、《忆江南》 、《丝•路》、《丝•念》等花境的营造,既表现浙江特色 ,又呼应本届花博会“花儿绽放新丝路”的主题,以小见大 ,成为“浙江园”中的精彩亮点。

        《丝•源》:古有嫘祖,育桑养蚕,抽丝织巾,开创丝绸文化。以此为背景 ,结合浙江园对丝绸从古至今变迁史的演绎 ,在主入口右侧 、游览路线的始点,设置花境,并命名为“丝•源”,以富有野趣的花境植物再现嫘祖采蚕抽丝的场景 ,提醒人们牢记传统文化,不忘本源 。

        《忆江南》:“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江南的山水,养育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也养育了如西施这般美好的佳人。花境取名“忆江南”,配合“越溪浣纱” 、“陌上锦霞”景点,将种类繁多的花境植物进行高低错落搭配,营造出记忆中柔软细腻而又清亮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致 ,小桥流水、溪边浣纱,有似雾般的忧伤,更有丝丝甜蜜 。


        《丝•路》 :“壮志西行追古踪 ,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昔日西域古道的繁华犹在眼前,通过“丝•路”花境的营造,重走丝绸之路,感受不同时代的变化 ,寓意在新时期全面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史为鉴,传承丝绸文化,走好新丝路。


        《丝•念》 :依托园内高低错落 、贯穿南北的景墙为背景 ,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错落有致的花境组合及自然流畅的园路,延伸浙江园“浙•乡•绸”的主题,并形成“丝路新语”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在新时期的“浙江丝绸之路”前行中,既要展望未来,又应不断反思,在“一带一路”新丝路的战略下,开创新的辉煌。

        置身巍巍贺兰山,看大漠孤烟,听驼铃声响 ,穿越历史的尘烟,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浙江园”,浓浓的浙江气息 ,正讲述着浙江辉煌的昨天和今天。在这烟雨江南 ,展望明天 ,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在新丝路的征程上 ,正砥砺前行 ,继续讲好新的“浙江故事”,抒写新的“浙江传奇” 。

        文字图片来源:杭州园林微信公众号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