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366cc银河娱乐









      1. 【中国花卉报】排涝暗河上的美丽景观

        发布时间:2017-12-22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于会莲     字体大小:    

        扩大杭嘉湖南排杭州三堡排涝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三堡社区西侧 ,是以防洪排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荣获了“2016至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杭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鲁班奖的水利工程 。

        该工程室外景观工程由8366cc银河娱乐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秉承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杭州园林运用独特的造园艺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营造出简约大气、和谐自然的景观风貌,实现了景观与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成就了水利景观工程的精品。

        线条简洁明快

        景观大气和谐

        三堡排涝工程泵站上部建筑呈长方形,采用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灰黑色调,沉稳庄重 。建筑南侧设计成了起伏的波浪状 ,象征着钱塘江翻涌的浪潮。俯瞰整个排涝站,犹如一艘巨轮在钱塘江上追海逐波 ,完美地贴合了“逐波”的建筑设计理念 。

        为与建筑风格相适应,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融合西式秩序与东方礼仪,整体中轴对称、局部细微变化,通过长方形的水体景观、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列植的树阵、规则式绿篱等,营造出和谐、大气 、简洁、明快的景观风貌。

        排涝站南侧出水池前方的小广场,采用草坪与色块的组合,平整有序 ,线条简洁。绿意盎然的园林景观,中和了建筑的硬朗厚重 ,营造出刚柔相济的效果 。与草坪紧连的是一处长方形水景,水中种植几株睡莲,建筑和广场景观则清晰地倒映在水中,不管是朝阳升起,还是夕阳西下 ,都是一幅如画美景。

        再往南是园区的中心广场  ,铺装采用大理石与草坪相结合,胸径28厘米左右的高大银杏成四列种植在广场中央,形成银杏树阵,规则而有序 ,体现中轴对称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这些银杏树的树冠彼此相连 ,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表现出艺术上的整体美。其树干端直苍劲 ,树姿雄伟壮丽 ,苍翠挺拔 。秋天,银杏的叶子一片金黄,一夜秋风,银杏叶宛如一只只金黄的蝴蝶翩翩落下 ,碧绿的草地上铺满了金黄的树叶,整个广场变得金灿灿一片,成为整个园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中心广场再往南,是一片疏林草地 ,通过微地形营造出开阔的空间 。植物配置简洁大方 ,上层种植香樟 、无患子、雪松等高大树木,中层种植桂花 、鸡爪槭 、红枫等观花和观叶植物,下层种植红花檵木、金叶大花六道木、八角金盘、海桐等 ,并将金叶女贞球、红叶石楠球等点缀其中,形成层次饱满 、季相丰富的园林景观。特别是深秋时节,疏林草地依然是一片绿色 ,与不远处金黄的银杏树阵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感。

        排涝站地下车库道路入口两侧,是樱花树与红叶石楠的绿篱组合,依然延续了对称式的园林造景手法。春天,粉嫩的樱花开满枝头,花繁艳丽 ,满树烂漫,偶有微风吹来 ,一场“樱花雨”便簌簌而下,落在下方红叶石楠鲜红的嫩芽上,极为别致 。深秋时节,樱花的叶子逐渐变得橙黄、桔红,成为极佳的观叶树种,将这条短短的道路装扮出另一种秋日风情。

        创新造园艺术

        细节体现匠心

        以往的排涝站一般都是明渠开挖,然后在明渠周边进行覆绿 ,三堡排涝工程创新性地将明渠方案改为箱涵结构,在箱涵顶部覆土绿化,建设水利文化公园 ,把绿色还给了人们。

        由于箱涵承载力有限,因此,上方覆土厚度有一定限制。为满足堆坡造型及苗木种植的要求 ,施工采用土方换填的方法 ,先在箱涵上方铺设100厘米厚的轻质陶粒,方便排水及减轻重量 ,陶粒上方再铺设150厘米厚的种植土。

        为了提高树木的移栽成活率,施工方采用杭州园林自主研发的一种竹炭有机基质对种植土进行改良 。

        这种竹炭有机基质是以竹产品加工废料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等程序获得的基质 ,它具有质轻、杂质含量少、质地均一、透气性强等优势 ,并含有大量腐殖质和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变土壤粉质及质地粘重等缺点,对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植物免疫力具有良好作用 。

        事实证明 ,改良后的土壤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在覆土有限的情况下 ,植物的长势均保持了较佳的状态 。

        排捞站北侧,是一个矩形的江水垃圾过滤池。过滤池上方没有采用传统的硬质栏杆 ,而是创新性地用“桂花网片”进行围合,先在外围拉起1.2米高的铁丝网,再将同样高度的矮化四季桂和月季种植在铁丝网内侧 ,形成一圈绿篱,既可以充当护栏,又显得生态美观。

        四季桂一年四季开花 ,其淡淡的清香 ,可以有效覆盖过滤池散发出的异味。红色 、粉色等明艳的月季花,则成为很好的点缀 ,使这方原本略显沉闷的空间变得轻松。

        同时,在过滤池的道路外围空地,通过微地形处理,选用香樟、朴树、女贞等高大乔木 ,配合玉兰 、紫薇、红枫 、红梅等中层植物 ,再搭配龟甲冬青、金叶女贞 、春鹃、夏鹃等灌木与地被,形成层次丰富的围合空间,展现技术创新带来的生态美景。

        项目遵循大自然本身的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的原则,植物配置讲究层次的错落有致  、季相色彩的丰富多变、天际线的分明起伏、林缘线和草坪线的视觉流畅 ,营造出植物群落丰富 、乡土特色明显 ,层次错落有致、四季景观分明,整体恢宏大气、局部婉约精致的园林美景,建筑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 ,工程景观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成就一幅生态园林美景。


        中心广场的银杏林。


        夕阳中的长方形水体景观。


        用于围合的“桂花网片”。


        中心广场南方的疏林草地。


        远观整个工程景观。









        1. XML地图